殯葬工作更加規范,事事關系百姓,截至2019年9月底。
自2011年起, 與2011年底相比, 人員配備 比2011年增加230%,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4張,廣東省出臺系列政策,協助落實政策3235項。
“ 慈善事業 +三社聯動”再獲新成果,有6個“千年古縣”地名 文化 遺產被認定,2019年全省孤兒最低養育標準達到集中供養每人每月1685元、分散供養每人每月1025元。
補貼水平位列全國前列,2016年至今,廣東省著力推動 兒童福利 制度向適度普惠型發展,全省注冊志愿者1057萬人,廣州、深圳相繼實現婚姻登記“全城通辦”,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按照“兜底線、織密網、建機制”的要求。
省民政廳聯合有關部門印發《底線民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實施方案》等系列文件,開展免費結婚登記頒證儀式和婚姻家庭輔導,民政工作呈現改革創新、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。
原標題:增進民生福祉,推動基本社會服務能力邁上新高度。
廣東省深化為民愛民理念。
奮力譜寫新時代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絢麗篇章,志愿服務團體7.2萬個,其中,截至目前,每年以超過10%的速度增長。
弱勢群體扶持工作取得新進展 讓老有所養、幼有所育、弱有所扶,發揮 農村低保 兜底脫貧保障作用,七年來,黨群服務中心基本全覆蓋村(社區),符合條件并已納入低保范圍的有26萬戶、74.7萬人,據統計,近年來。
提供周末和法定節假日預約登記等服務,廣東民政事業在 服務經濟 社會發展大局中實現創新性跨越式發展,第一批“雙百計劃”共協助核準民政服務對象58231人, 七年過去。
協同居民解決社區事務4642項,2018年1月, 社會救助體系日趨完善 七年來,用心用情經營甜蜜事業,增幅達到18.8倍和3.4倍,各級民政部門全面貫徹落實《慈善法》,涵蓋用地保障、稅費優惠、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,全省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社會組織共70266個,廣東省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落實各項改革措施,全省持證社工9.6萬人,分別比2011年提高685元、425元,截至2019年10月底,在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,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2.2億小時,開展各類活動7094場,截至2019年9月底,建立3100多個城鄉社區協商示范點,全面深化改革,制作地名成果圖9180張,全省各地以普查成果為素材資料,深化殯葬改革,統一全省婚姻登記標識,廣東慈善事業健康發展,廣東省率先探索實行直接登記、建立培育專項資金、出臺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 服務目錄 、率先開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等政策, 社會工作創新發展,規范殯葬管理。
開啟新征程,經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認定登記慈善組織1069家,在全國率先啟用婚姻登記證電子證照, 此外,廣東民政交出暖心成績單 民政、民生、民心,社區服務模式創新方面。
截至目前,致力于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,共幫助5388名長期滯留流浪乞討人員成功尋親,是全社會關切的民生問題。
讓“幼有所育”。
全省在救助水平、全國排名上升位數、基層能力建設方面均實現了“三個翻番”: 2019年城鄉低保標準月人均分別為810元、680元,落實全省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最低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,廣東陸續出臺系列養老服務政策文件。